距2022年10月成考报名还有

距2022年04月自考报名预计

考试系统:

各市学考:

2023广西科技大学学费多少一年(各专业收费标准)

作者头像 逢考必过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2023年广西科技大学各专业学费:经济学专业4600元/年;金融数学专业35000元/年;社会工作专业4200元/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4200元/年;英语专业4200元/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4600元/年;具体看以下表格:

2023广西科技大学学费多少一年(各专业收费标准)

广西科技大学各专业学费收费标准一览表(2023参考)

注:数据来自于2022年招生计划(仅供参考),一般学费无太大变化。如有变动,以学校官方最新消息为准。

2023广西科技大学学费多少一年(各专业收费标准)

专业名称 学制 学费
机器人工程(蜀山校区) 四年 5400
经济学 四年 4600
金融数学 四年 35000
社会工作 四年 4200
汉语国际教育 四年 4200
英语 四年 4200
数学与应用数学 四年 4600
应用统计学 四年 4600
工程力学 四年 4600
机械工程 四年 7500
车辆工程 四年 4600
机械电子工程 四年 4600
汽车服务工程 四年 4600元/学年
测控技术与仪器 四年 460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四年 4600
通信工程 四年 4600
电子科学与技术 四年 4600元/学年
自动化 四年 4600
软件工程 四年 40000
物联网工程 四年 4600
数字媒体技术 四年 350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年 4600
土木工程 四年 4600
化学工程与工艺 四年 4600
纺织工程 四年 4600
交通运输 四年 7500
食品科学与工程 四年 4600
建筑学 五年 4600
生物工程 四年 4600
临床医学 五年 5400
预防医学 五年 5400
药学 四年 5400
康复治疗学 四年 5400
医学检验技术 四年 5400
护理学 四年 5400
工程管理 四年 4600
会计学 四年 30000
工商管理 四年 4600
财务管理 四年 4600
物流管理 四年 4600
工业工程 四年 4600
口腔医学 三年 8000
护理 三年 7500
医学影像技术 三年 7500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四年 4600
新媒体技术 四年 10000
机器人工程 四年 4600
网络空间安全 四年 4600
智能制造工程 四年 4600

2023广西科技大学学费多少一年(各专业收费标准)

广西科技大学各项奖助学金目录及资金对象申请条件

奖学金

学校设置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专门负责在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工作,并建立和完善了奖学金、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特困补助、勤工助学等多位一体的资助体系,具体情况为:一、奖学金和助学金1.国家奖学金:8000元/年·生;2.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年·生;3.国家助学金:2500—3500元/年·生;4.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奖学金:5000元/年·生;5.校优秀学生奖学金:900—1500元/年·生;6.校体育专业奖学金:400—1200元/年·生;7.校助困奖学金:3500元/年·生;8.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1000元/年.生;9.社会捐助奖助学金:最高可达5000元/年·生;10.艰苦地区行业奖:最高可达6000元/年·生;11.用人单位奖学金:最高可达4000元/年·生。二、助学贷款1.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发放的、在学生入学前,在户籍所在县(市、区)申请和办理的助学贷款,最高金额6000元/生·年,具体办理办法可咨询当地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学生可持我校录取通知书在入学前办理好相关手续,在报到注册时将已获批贷款受理证明及相关材料交给学校,待学校回执县级生源地贷款管理机构或经办银行,将所获贷款金额划入学校账户,则学生完成缴费手续。2.校园地助学贷款:由指定的银行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而开设的贷款,贷款金额最高可达6000元/生·年,学生入校3个月取得正式学籍后方可申请、办理,如学生在校期间出现补考重修将停发贷款,停发贷款后学生不能再申请生源地贷款。三、勤工助学:学校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指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校内外勤工助学活动。设立勤工助学专项基金用以资助参加校内勤工助学的学生,勤工助学报酬为120—320元/月·生。目前勤工助学项目主要有家教、促销、学生宿舍保洁、办公室助理等,每年能为学生提供各种勤工助学岗位1300多个。四、特殊困难补助: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或遭遇重大突发事故造成生活困难的学生,学校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一定的一次性困难补助。五、“温暖”工程:学校对缺少冬衣的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一次性补助,每生发放一件御寒冬衣。六、学费减免:对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或学校学费减免条件的学生减免部分及至全部学费。七、“绿色通道”制度:对被录取入学、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经审核属实后可以通过“绿色通道”入学。

助学金

学生奖励、资助政策学校设置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专门负责在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工作,并建立和完善了奖学金、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特困补助、勤工助学等较为全面的资助体系,具体情况为:一、奖学金和助学金1.国家奖学金:8000元/年·生;2.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年·生;3.国家助学金:1500—3500元/年·生;4.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奖学金:3000元/年·生;5.广西工学院优秀学生奖学金:800—1200元/年·生;6.广西工学院体育专业奖学金:400—1200元/年·生;7.广西工学院助困奖学金:1000元/年·生;8.社会捐助奖助学金:最高可达5000元/年·生;9.艰苦地区行业奖:最高可达6000元/年·生;10.用人单位奖学金:最高可达4000元/年·生。二、助学贷款1.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发放的、在学生入学前,在户籍所在县(市、区)申请和办理的助学贷款,最高金额6000元/生·年,具体办理办法可咨询当地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学生可持我校录取通知书在入学前办理好相关手续,在报到注册时将已获批贷款受理证明及相关材料交给学校,待学校回执县级生源地贷款管理机构或经办银行,将所获贷款金额划入学校账户,则学生完成缴费手续。2.国家助学贷款:由指定的银行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而开设的贷款,贷款金额最高可达6000元/生·年,学生入校3个月取得正式学籍后方可申请、办理。三、勤工助学:学校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指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校内外勤工助学活动。设立勤工助学专项基金用以资助参加校内勤工助学的学生,勤工助学报酬为120—320元/月·生。目前勤工助学项目主要有家教、促销、学生宿舍保洁、办公室助理等,每年能为学生提供各种勤工助学岗位1000多个。四、特殊困难补助: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或遭遇重大突发事故造成生活困难的学生,学校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一定的一次性困难补助。五、“温暖”工程:学校对缺少冬衣的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一次性补助,每生发放一件御寒冬衣。六、“阳光”工程:学校从团员交纳的特殊团费中,对经济困难的优秀团员给予生活资助(50元/月·生)。七、学费减免:对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或学校学费减免条件的学生减免部分及至全部学费。八、“绿色通道”制度:对被录取入学、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经审核属实后可以通过“绿色通道”入学。

2023广西科技大学学费多少一年(各专业收费标准)

广西科技大学介绍

广西科技大学简介广西科技大学2013年4月18日经教育部批准由原广西工学院和原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直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管理。原广西工学院始建于1958年,1982年合并广西轻工业学院、广西机械工业学院、广西石油化工学院,1985年从南宁迁至柳州办学,成为柳州市唯一的普通本科院校。原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西省第四医士学校)创建于1951年,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工业化信息化融合试点城市、广西第二大城市和工业中心——柳州市,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13年经自治区学位委员会批准,正式确定为2013-2018年立项建设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现有东环、柳石和柳东(规划建设中,规划用地2000亩)3个校区,占地总面积4644.85亩,已用地3244.85亩。校舍建筑面积88.13万平方米。设16个二级学院,1个独立学院,4个教学部,3所附属医院,14个研究所(中心),有61个本科专业和11个专科专业。学校面向全国29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在校普通本科生15900余人、各类研究生1200余人、专科生8500余人,是一所以工为主,包含工、管、理、经、文、法、艺术、教育、医学等9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高等学校。
学校1990年开始与兄弟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2006年2月获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目前,学校有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土木工程等3个工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工学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有1个管理学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此外,应用数学、理论物理等2个理学门类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的建设已通过自治区学位办验收,工商管理、数学等2个一级学科获列入自治区财政资助建设的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013年,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土木工程等3个一级学科新增为博士学位授权建设学科,工商管理、控制科学与工程、数学等3个一级学科新增为博士学位授权建设支撑学科。
学校有专任教师1400多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900多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4.53%。学校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500多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9.19%。一批教师成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博士生导师、广西八桂名师、广西高校教学名师、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获得者、广西优秀教师、广西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柳州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等。有广西创新研究团队1个、广西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1个、广西高校优秀教学团队6个。
学校现有重型车辆零部件先进设计制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1个,广西重点实验室1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9个,与企业共建国家级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个、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广西高校协同创新中心3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0000余万元。图书馆藏书纸质图书200余万册、电子图书180余万册。校园网、体育场馆、学生公寓和食堂等教学科研生活设施齐全。
学校有广西高校重点学科7个,其中广西高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2个,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广西高校优质专业10个,广西高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9个,自治区精品课程21门,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自治区级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个,中央财政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个,“车辆工程设计、制造及控制技术”团队成为广西高校首批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车辆零部件先进设计与制造创新研究团队”获得自治区级立项建设。2000年,学校被教育部批准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近两届获广西教学成果奖34项,其中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学校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深入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不断探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近5年,招生第一志愿录取率均在94%以上,就业率名列全区同类高校前列,每年被评为“自治区本科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生在全国全省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和学术论文竞赛、CCTV英语演讲比赛等各类比赛中屡获嘉奖。
学校大力实施“科技强校”战略,不断强化科研的先导地位,加大科研投入,加强科研工作的激励和引导,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2008年以来,学校教师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600余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0余项,获专利授权100余项,鉴定成果等其它科研成果17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200余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800余篇;年均科研经费近4000万元。
1994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柳州市委、市政府积极倡导下,广西工学院和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等13家国有大中型企业联合发起成立了广西工学院董事会。时任柳州市委书记兼任名誉董事长,市长兼任董事长,广西工学院院长任常务副董事长。目前,董事单位已发展到40多家。董事会的成立,大大加强了学校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在办学条件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联系,搭建了产学研合作的良好平台,深化拓展了“校市共建、校市相融、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
学校依托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先后与柳州高新区、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建5个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企业共建国家质检总局检验中心1个,与自治区社科联共建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基地,与柳州市、企业共建了一批科技创新平台,是“广西汽配联盟技术转移会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与企业联合申报和合作包括国家星火计划、火炬计划项目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多项,与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在人才培养、干部培训、科技服务等方面加强合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与美国、英国、德国、爱尔兰、日本、越南以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数十所高校及学术教育机构建立了长期交流与合作关系,留学生教育稳步开展,开放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被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校园文化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自治区级文明单位”、“广西高等学校安全文明校园”、“柳州市精神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被柳州市人民政府命名为“花园式单位”,12次荣获“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连续9次荣获“广西高等学校安全文明校园”荣誉称号。党的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学校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大学生社团活动十分活跃,“大学生科技节”、“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宗元大讲堂”等平台为学生培养、锻炼、展现才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当前,广西科技大学正站在崭新的发展起点上,学校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树立质量立校、科技强校和特色发展、内涵发展、跨越发展的理念,努力建设以工为主、多学科全面协调发展、区域特色和办学特色鲜明、若干学科国内知名、广西一流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积极为服务广西“富民强桂新跨越”战略和建设“五美五好”柳州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23广西科技大学学费多少一年(各专业收费标准)

原创申明:

(一)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以教育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信息由作者上传并发布,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

相关文章

广东学历提升微信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资深老师进行交流、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