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2022年10月成考报名还有

距2022年04月自考报名预计

考试系统:

各市学考:

2023重庆师范大学学费多少一年(各专业收费标准)

作者头像 逢考必过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2023年重庆师范大学各专业学费:经济学专业5600元/年;教育学类专业3750元/年;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5600元/年;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6875元/年;新闻传播学类专业5600元/年;金融工程专业5600元/年;具体看以下表格:

2023重庆师范大学学费多少一年(各专业收费标准)

重庆师范大学各专业学费收费标准一览表(2023参考)

注:数据来自于2022年招生计划(仅供参考),一般学费无太大变化。如有变动,以学校官方最新消息为准。

2023重庆师范大学学费多少一年(各专业收费标准)

专业名称 学制 学费
机器人工程(蜀山校区) 四年 5400
经济学 四年 5600
教育学类 四年 3750
中国语言文学类 四年 5600
外国语言文学类 四年 6875
新闻传播学类 四年 5600
金融工程 四年 5600
地理科学类 四年 5625
材料类 四年 4600
社会工作 四年 4600
电子信息类 四年 5600
思想政治教育 四年 3100
计算机类 四年 5625
科学教育 四年 3000
小学教育 四年 3000
特殊教育 四年 免费
教育技术学 四年 3750
英语 四年 4375
工商管理类 四年 5600
旅游管理类 四年 4625
历史学 四年 3100
文物与博物馆学 四年 4000
数学与应用数学 四年 3750
信息与计算科学 四年 5600
物理学 四年 3750
化学 四年 3750
生物科学 四年 3750
生物技术 四年 5600元/学年
应用心理学 四年 4600
统计学 四年 5600
食品质量与安全 四年 4600
森林保护 四年 3750
电子商务 四年 5600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四年 5625

2023重庆师范大学学费多少一年(各专业收费标准)

重庆师范大学各项奖助学金目录及资金对象申请条件

奖学金

学生在校期间可参评综合奖学金,其中一等奖奖励金额1500元/生·学年;二等奖奖励金额700元/生·学年;三等奖奖励金额300元/生·学年。另外符合条件的同学还可参评单项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多种奖学金。对于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同学,学校以多种形式给予资助,包括:国家助学金、香港应善良助学金、星巴克助学金等。学校还设有大学生勤工助学服务中心,为贫困学生提供勤工助学机会;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学校为尚未开展生源地贷款地区的学生办理国家助学贷款手续,交经办银行审批。

助学金

2023重庆师范大学学费多少一年(各专业收费标准)

重庆师范大学介绍

重庆师范大学创办于1954年,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6年创立的官立川东师范学堂。学校是一所以文理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学府,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重庆,校园面积2804亩包括大学城校区、沙坪坝校区和北碚校区。学校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重庆市依法治校示范校、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园林式单位、重庆市十佳市容整洁单位、重庆市森林校园。拥有“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华文教育基地”、“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国家汉办汉语国际推广师资培训基地(重庆)”等三个国家级基地,重庆市普通中小学教师市级培训基地、重庆市幼儿教育教师市级研修培训基地、重庆市特殊教育教师市级培训基地、中德(重庆)职业教育示范基地、重庆市职教师资培训集团、重庆市管乐师资培训基地等多个市级基地。“重庆旅游学院”、“重庆音乐学院”、“重庆幼儿师范学院”、“重庆特殊教育学院”、“重庆新闻学院”也依托我校设立。
近60年来,学校始终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立教无类,以文化人”的办学理念,秉承“自强不息,躬行师道”的重师精神,践行“厚德、笃学、砺志、创新”的校训,立足重庆、面向西部、服务全国,突出教师教育特色,构建形成了师范教育和非师范教育“两轮驱动”,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汉语国际教育“三驾马车”,文化传承与创新、决策咨询与公共服务、科技攻关与成果转化“三大板块”协同发展的特色办学格局。
学校办学条件良好,基本设施齐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先进。三个校区各有1个图书馆,纸质图书总量230.54万册,电子图书24644GB。校园网实现校区全覆盖。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27000余人,研究生3200余人,成教自考学生10000余人。有教职工2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近1700余人;正高职称教师239人,副高职称教师465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95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69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70%,博士生导师21人,硕士生导师364人。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级人选1人及省部级人选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5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2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重庆市“两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5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41人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8人,省级名师获得者3人,重庆市优秀人才支持计划8人,重庆市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7人,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83人。
学校现有17个学院,1个独立二级学院,66个全日制本科专业,17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1个中职硕士学位授权、1个高师硕士学位授权,涵盖哲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理学等11个学科门类。拥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工程中心、“十二五”市级一级重点学科11个、“十五”“十一五”市级重点学科11个、5个市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8个市级重点实验室、8个市级创新团队、1个市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市级协同创新中心。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8个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市级三特专业、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19门市级精品课程和双语课程、2个国家级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12个市级教学团队、7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学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着力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科学制定学科专业建设规划,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形成了“通识综合素养+专业理论素养+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学分制改革。建立了以“三主线”和“六环节”为基础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强化教学管理,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近年的优秀教学成果评比中,我校教师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57项。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3项、全国二等奖14项、重庆市一等奖24项、重庆市二等奖66项;在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3项、重庆市一等奖6项、重庆市二等奖3项、重庆市成功竞赛奖9项。
学校科研成果丰硕,科研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十一五”以来,先后承担国家“973”和“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58项,省部级项目679项;发表学术论文9000余篇,其中被SCI等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超过1100篇。科技成果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人文社科三等奖,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社科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80项。
学校编辑出版《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哲学社会科学版)、《地理教育》、《当代幼教》等学术刊物。其中,《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教育部社科司、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弘扬“勤学善思,求是致用”的优良学风,推行自我教育,强化实践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有在册学生社团106个。近三年,学生在“挑战杯”等科技文化活动竞赛中获得全国性奖项206项。学校连年被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青马工程”、“舞台艺术精品培育工程”两次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优秀成果一等奖。学校还是“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近60年来,学校已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十万余名各类毕业生。一大批毕业生已成为教育、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中坚骨干力量。重庆市90%的一级示范幼儿园现任园长、50%的重庆主城区小学特级教师、60%的小学骨干教师均为我校毕业生。中科院院士、中国数学会理事长、华罗庚数学奖、陈省身数学奖获得者马志明,“最美乡村教师”曹瑾等是我校毕业生中的杰出代表。
学校把握教育国际化趋势,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马来西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卢旺达、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英国等国创办“孔子学院”、“汉语师范学院”。与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合作建立“重庆中日交流之窗”。学校是国际聋人高等教育网络组织(PEN项目)成员。
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亲临学校,指导学校的改革发展。教育部、重庆市主要领导也多次来校视察指导工作。当前,学校正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为建成特色鲜明、西部前列、国内有重要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而努力奋进!

2023重庆师范大学学费多少一年(各专业收费标准)

原创申明:

(一)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以教育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信息由作者上传并发布,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

相关文章

广东学历提升微信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资深老师进行交流、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