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2022年10月成考报名还有

距2022年04月自考报名预计

考试系统:

各市学考:

2023宁波工程学院学费多少一年(各专业收费标准)

作者头像 逢考必过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2023年宁波工程学院各专业学费:金融工程专业5500元/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4800元/年;汉语言文学专业4800元/年;英语专业4800元/年;德语专业4800元/年;日语专业4800元/年;具体看以下表格:

2023宁波工程学院学费多少一年(各专业收费标准)

宁波工程学院各专业学费收费标准一览表(2023参考)

注:数据来自于2022年招生计划(仅供参考),一般学费无太大变化。如有变动,以学校官方最新消息为准。

2023宁波工程学院学费多少一年(各专业收费标准)

专业名称 学制 学费
机器人工程(蜀山校区) 四年 5400
金融工程 四年 5500
国际经济与贸易 四年 4800
汉语言文学 四年 4800
英语 四年 4800
德语 四年 4800
日语 四年 4800
商务英语 四年 4800
广告学 四年 4800
网络与新媒体 四年 4800
信息与计算科学 四年 24000
应用化学 四年 5500
应用统计学 四年 4800
车辆工程 四年 5500
工业设计 四年 5500
汽车服务工程 四年 6325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四年 5500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四年 28000
材料物理 四年 5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四年 550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四年 6325
电子信息工程 四年 5500
电子科学与技术 四年 5500
网络工程 四年 55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年 5500
土木工程 四年 6325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四年 5500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四年 5500
化学工程与工艺 四年 5500
油气储运工程 四年 5500
交通工程 四年 5500
建筑学 五年 6325
安全工程 四年 5500
工程管理 四年 5500
会计学 四年 5500
国际商务 四年 4800
市场营销 四年 4800
城市管理 四年 4800
物流管理 四年 4800
物流工程 四年 4800
电子商务 四年 4800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四年 5500
机器人工程 四年 6325
网络空间安全 四年 5500
人工智能 四年 6325

2023宁波工程学院学费多少一年(各专业收费标准)

宁波工程学院各项奖助学金目录及资金对象申请条件

奖学金

学校设立了各类奖学金,用于奖励学习成绩优秀和在各项学科竞、科研创新活动、英语等级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同时,有多家企业在学校设立专项奖、助学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

助学金

助学贷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贷款最高额度为本科每学年6000元,专科每学年5000元,从毕业后第2年的3月份起的2年内按8个季度还清贷款。学生在校就读期间的贷款利息由国家和宁波市政府财政给予全额贴息,学生毕业后的贷款利息由学生个人承担,中国农业银行宁波市分行翠柏分理处自2000年起在我校开展此项业务,已为我校2000余人次提供900多万的贷款金额。(一)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条件: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且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2.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未成年人申请国家助学贷款须由其法定监护人书面同意);3.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行为;4.学习刻苦,成绩合格,能够正常完成学业;5.因家庭经济困难,在校期间所能获得的收入不足以支付完成学业所需基本费用(包括学费、住宿费、基本生活费)。(二)申请国家助学贷款需提供材料:1.宁波工程学院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2.父母双方身份证复印件;3.本人居民身份证复印件(未成年人须提供法定监护人的有效身份证明和书面同意申请贷款的证明);4.乡、镇、街道或县、区民政局关于其家庭经济困难的证明;5.学生本人录取通知书复印件。经济困难学生的其他资助1、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学校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安排勤工助学岗位和提供一定的生活补助金,并依据其家庭困难程度向银行推荐办理助学贷款,保证新生顺利入学。2、勤工助学:学校尽可能地为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现校内在岗学生人数500余个,并有专门机构负责组织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保证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生不因生活困难而辍学。3、彩虹慈善助学结对:由宁波市慈善总会和宁波晚报社共同推出,每年我校均有一定的受助结对名额,连续资助的方式,每人每学年3000元。4、爱心基金:学校设立爱心基金,每年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提供一定金额的补助;学生因家庭突遭意外变故或疾病等原因可提出一次性补助申请,具体金额由爱心基金管理领导小组讨论决定。

2023宁波工程学院学费多少一年(各专业收费标准)

宁波工程学院介绍

宁波工程学院简介
宁波工程学院是由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宁波市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创建于1983年。2010年,学院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61所试点高校之一。经过30年的建设,学院已发展成为以工科为主,管理、经济、文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特色本科院校。学院现有12个二级学院,36个本科专业,教职工1032人,在校全日制学生12642人。学院占地面积约190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5亿元,馆藏图书124万册。
学院管理规范,治学严谨,校风优良,环境优美,先后获得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平安校园和宁波市文明单位等称号。学院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立足宁波,面向浙江,辐射全国,力争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服务地方、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工程技术大学。
学科专业建设
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突出重点、特色优先,合作共建,目标导向”的原则,坚持“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全面实施“5+5教学质量工程”,不断优化专业设置,提高专业建设水平。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4个专业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专业。学院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重点建设和优势专业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精品课程8门,市级重点建设专业、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共10个。
人才培养
学院以培养具有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知识的应用开发型高级技术人才为目标,积极践行“知行合一,双核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注重优秀特色学生培养,着力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与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合作培养本科生,与太原理工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学院全方位、多层次构建高格调的校园文化,努力营造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积极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我校学生在各级大学生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2012年共获得国家级竞赛奖106项,省、市级竞赛奖245项。毕业生专业技能扎实,综合能力强,深受地方用人单位的欢迎,近几年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
师资队伍
实施“聚英100计划”和“育英100工程”,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改革人才建设与管理制度,初步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70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56人,副高级职称185人,博士219人,专任教师中博士比例超过31%,硕士及以上超过76%,副高以上职称近35%。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26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7人,宁波市突出贡献专家2人,领军拔尖人才32人,高校名师12人。
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
学院不断加强科研基地和队伍建设,大力开展应用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2012年,学院新增国家级项目12项,省级项目18项,科研经费4731多万元,公开发表论文447篇,其中三大检索136篇,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29部,获专利授权43个。学院积极开展“双合作”工程,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联通公司合作共建研究中心和专业实验室。目前学院有产学研战略合作企业68家,与企业共建专业实验室及工程中心20个。
国际合作与交流
学院广泛开展对外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强化外向型办学特色。学院早在1984年即与亚琛应用科技大学结对,是全国四所中德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院校之一;2008年成为浙江省唯一实施国家教育部《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与美国开展合作办学和学历教育的学校。2010年,学院还与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共同举办会计学专业教学,全部课程均可在国内完成,学生毕业时同时获得两所大学颁发的本科文凭和学士学位,并可免试赴美读研。2012年3月,学院与同济大学合作在杭州湾新区筹建汽车学院项目正式签约,推动我校的教育国际化又向前推进一大步。目前,学院已先后与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近30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交换学习、实训实习、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的交流学习项目。
校园文化
学校坚持以先进文化引导学生全面发展,通过新生节、科技文化艺术节、文化讲座等活动形式,营造学风校风优良,历史积淀厚重,文化品位高雅,人文气息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学院开设了科学、人文、经济文化三大讲堂,近年来邀请了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近百名知名学者来校讲座,与师生交流。学校开设有音乐、舞蹈、演讲等各类人文素质选修课,有各类社团百余个,每个学院每年各自开展“一院一品”特色文化节活动,从多方位满足了广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提升人文修养,发展兴趣爱好的需要。

2023宁波工程学院学费多少一年(各专业收费标准)

原创申明:

(一)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以教育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信息由作者上传并发布,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

相关文章

广东学历提升微信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资深老师进行交流、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