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2023年10月成考报名还有

距2023年04月自考报名预计

考试系统:

各市学考:

考研复试是怎样的流程(2023年已更新)

作者头像 周姐说学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其实,在通过了考研初试之后,而对于接下来的复试也是非常重要的,考生们一定要认真对待。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考研复试是怎样的流程(2023)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考研复试是怎样的流程(2023年已更新)

考研复试流程

1.准备复试相关材料

按照复试通知书准备复试相关材料——学生证、准考证、身份证、本科成绩单、毕业证、学历证、四六级证书、获得的奖项等,然后到复试单位参加复试。

2.到复试单位报道

按照复试时间前往院校进行复试报道,报到时请携带证书和证明证件。

3.体检

自行到正规医院体检,报道时将体检表交给学院。

4.专业笔试、听力考试

院校自行组织专业笔试和听力考试,主要考察所报考专业的专业知识。

5.英语口试和专业面试

英语口试一般会要求考生做一段全英文的自我介绍,可提前准备下。复试当天要注意衣着得体,简洁大方。

6.加试

针对跨专业考研的同学,会有加试环节,考试科目由院校自行决定,一般都会考所跨专业的一门科目。

考研复试注意事项

网络远程复试注意事项

提前熟悉远程复试所需软件、硬件的使用方法,可尝试提前试用软件。需采用双机位参加复试的,要调试好两个设备,确定好设备位置。要利用好参加测试预演的机会,如有问题及时调整解决。

提前把自己的复试时间告知家人,请家人不要在考试期间进出考试房间或打进电话。

注意个人仪容仪表,言行得体。复试区域要整洁明亮,如需动作方面的展示,要保证场地空旷安全。考试当天要穿着得体,头发不可遮挡耳朵,不要佩戴耳饰。考生可提前收拾好应试区域。良好的环境也能让自己在考试期间保持舒畅从容的心态。

做好手机防骚扰设置。在考试中,对作为远程视频会议设备的手机要提前做好防骚扰设置。提前将手机设置为来电静音状态,防止app通知发出声响。也要关闭闹钟。

考前,按照招生单位要求签订《诚信复试承诺书》。考中,遵守考生复试规则和纪律要求,不做与考试无关的事,诚信参加考试;书籍、资料等要在考前收纳起来,不要让考试违禁物品出现在考试中。

复试过程中要敢于确认老师提出的问题,确认好后再回答。对于需要笔试作答的内容,作答完毕后要按招生单位要求进行答卷提交。

如果面试时高校使用的是学信网招生远程面试系统,考生可提前到学信网阅读往年相关信息,提前了解熟悉系统。

现场复试、异地现场复试注意事项

积极配合复试防疫工作。了解现场复试地区的疫情防控要求和复试院校的疫情防控规定,配合并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尽早关注报考高校的复试相关信息。可根据往年政策与考试科目向研招部门、学长学姐了解复试信息,做好有针对性的准备。

态度诚恳务实。复试前要对自己有全面了解,有侧重点地表达自己的优势和强项。复试过程中不必太紧张,在面试环节要诚实回答问题。

着装干净整齐。整洁利落的衣着打扮和仪态仪表不仅能给老师留下好印象,更能让自己自信。大方得体的表现同样重要。复试中要保持良好的形象,保持信心,克服紧张,沉着应对。着装不要过于夸张。女生不宜化浓妆。

委托其他高校组织注意事项

除以上注意事项外,考生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提前查好交通路线和学校复试地点。

提前了解并遵守委托高校复试规则。

考研复试怎么复习

1、英语听说能力准备

英语听力部分,大多数学校以四六级、雅思等现有的考试作为参考标准,不知道如何准备听力的同学可以多听这些考试的听力部分。

各学校的口语考试各不相同。有些学校制定了非常详细的标准和流程,甚至规定了每位老师提问的方式和时间。有的只是面试教师的自由发挥,结果也基本上由面试教师主观判断。

不管面试是否严格,都要认真准备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是自我介绍;第二是做好用英语回答专业问题的准备,平时要注意专业词汇的积累。

2、综合面试准备

(1) 非专业类问题

这类问题一般是比较富有生活气息。老师关注的是考生是什么样的人,所以言谈举止、一举一动都很重要。因此,当介绍自己的时候,应该勇敢自信、清晰流利。

(2)专业类问题

在回答这类问题的时候,应始终保持谦虚、谨慎、冷静的心态,不要过度紧张而导致胡言乱语。

当抽到很难回答的话题时,不要不懂装懂,也不要直接说不知道,应该先说出一些自己了解的知识,然后委婉地表达对这类知识不是很了解,一般老师不会为难你。

3、专业课准备

如果学校规定了考试范围,必须在初试后尽快开始复习。不要考虑自己分数的高低,假如等分数公布后进行复习,时间会不够;因为有的学校公布初试分数后一周就进行复试工作。

如果学校没有给出考试的范围,尽量找同专业的高年级学生,询问考试的大概内容,以便做好准备。

在准备复试时,除了要看指定的参考书目外,还要多联系实际,多关注现实。

要努力在日常生活中建立与专业知识的联系,在日常生活中多听、多看、多思考,有意识地关注专业信息,逐步加深对专业的理解。

原创申明:

(一)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以教育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信息由作者上传并发布,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

广东学历提升微信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资深老师进行交流、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