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2022年10月成考报名还有

距2022年04月自考报名预计

考试系统:

各市学考:

这3个版本的教材都出现过“斯人”,具体怎么回事

作者头像 一枚大学生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这两天,关于“斯人”还是“是人”,网友们已经吵翻了天。此次争论源自日前一位网友发布的文章《出大事了,我们这个时空的时间线似乎被人动了!》。文章中这位网友称记忆中初中时期背诵的课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变成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一说法得到了海量网友的认可。到底是网友记忆出现了偏差,还是教材真的变了?

这3个版本的教材都出现过“斯人”,具体怎么回事

这3个版本的教材都出现过“斯人”怎么回事

在北京出版社 2019 年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冀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和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中,都曾出现过” 斯人” 的版本。

对此,教育部统编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北大中文系教授温儒敏在个人微博上指出,课文所选的是中华书局的《孟子译注》。我还查过宋代朱熹《四书章句》,也是” 是人”。

至于” 斯人” 缘何出现,温教授的看法是,可能是原来老教材所依据的版本不同(这还需查证),也可能” 斯人” 在一些名诗名篇中用过,而生活中比如悼辞也常用” 斯人已逝” 等等,人们对” 斯人” 这个词比较熟悉,也感觉更有” 文气”,于是就把孟子那一句读作” 斯人”,而认为” 是人” 是改动了。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回应的说法是,个人认为这个考据意义不大,应该属于学术领域的研讨。大众只要关心大任之所受的磨砺就好,这是文化真正的意义。

此前,人教社编辑部工作人员证实,自 1961 年收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以来,历套的教材都是” 是人” 版本,从未出现过” 斯人”。

这3个版本的教材都出现过“斯人”,具体怎么回事

斯人和是人的区别是什么

其实,“斯”和“是”这两个字,都表示“这”的意思,两个字的用法和意思本来就非常接近,因此也容易发生混用。

在检索资料后发现,真有网友晒出了一些“斯人”版本的教材。

一位北京的网友翻阅了自家孩子2021年上初中时的语文课本,发现里面赫然写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这篇文章被收录在北京出版社2021年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的《古文三则》。这位网友说:“这是我家孩子上中学的时候用的书,2021年在用。”

随即在中国国家版本馆中搜索此书的ISBN(书号),确实找到了这本教材。搜索结果显示,此书出版于2021年1月。

还有网友在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中找到了“斯人也”的字样。

此外,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85页的引用中也出现了“斯人也”版本。换句话说,起码在一些网友的记忆中,他们学到的的确是“斯人也”。

原创申明:

(一)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以教育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信息由作者上传并发布,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

相关文章

广东学历提升微信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资深老师进行交流、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