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2022年10月成考报名还有

距2022年04月自考报名预计

考试系统:

各市学考:

2023西南林业大学学费多少一年(各专业收费标准)

作者头像 逢考必过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2023年西南林业大学各专业学费:经济学专业4000元/年;经济与金融专业4000元/年;法学专业4000元/年;汉语言文学专业3400元/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3400元/年;英语专业3400元/年;具体看以下表格:

2023西南林业大学学费多少一年(各专业收费标准)

西南林业大学各专业学费收费标准一览表(2023参考)

注:数据来自于2022年招生计划(仅供参考),一般学费无太大变化。如有变动,以学校官方最新消息为准。

2023西南林业大学学费多少一年(各专业收费标准)

专业名称 学制 学费
机器人工程(蜀山校区) 四年 5400
经济学 四年 4000
经济与金融 四年 4000
法学 四年 4000
汉语言文学 四年 3400
汉语国际教育 四年 3400
英语 四年 3400
法语 四年 3400
泰语 四年 3400
商务英语 四年 3400
应用化学 四年 4500
地理科学 四年 4500
地理信息科学 四年 4500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四年 4500
生态学 四年 4500
生物技术 四年 4500
应用统计学 四年 4500
车辆工程 四年 4500
机械电子工程 四年 20000
汽车服务工程 四年 4500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四年 4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四年 4500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四年 4500
通信工程 四年 4500
电子信息工程 四年 45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年 4500
土木工程 四年 4500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四年 4500
测绘工程 四年 4500
化学工程与工艺 四年 4500
交通运输 四年 4500
森林工程 四年 4500
林产化工 四年 4500
木材科学与工程 四年 4500
环境工程 四年 4500
环境科学 四年 4500
环境生态工程 四年 4500
食品科学与工程 四年 4500
城乡规划 四年 4500
风景园林 四年 4500
消防工程 四年 4500
农学 四年 4500
园艺 四年 4500
植物保护 四年 4500
应用生物科学 四年 4500
农业资源与环境 四年 4500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四年 4500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 四年 4500
动物科学 四年 4500
林学 四年 4500
园林 四年 4500
森林保护 四年 4500
会计学 四年 4000
工商管理 四年 4000
财务管理 四年 4000
农林经济管理 四年 4000
农村区域发展 四年 4000
公共事业管理 四年 4000
土地资源管理 四年 4000
电子商务 四年 4000
旅游管理 四年 4000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四年 4500
少数民族预科班 四年 1400
家具设计与工程 四年 4500
湿地保护与恢复 四年 4500

2023西南林业大学学费多少一年(各专业收费标准)

西南林业大学各项奖助学金目录及资金对象申请条件

奖学金

(1)设有国家级、省级、校级等各类奖学金,每生每年奖励金额分为8000元、6000元、5000元、4000元、2000元、1000元、800元、600元不等,奖励面超过25%;(2)部分企业及个人在我校设立了多种奖励金额不等的单项奖学金。

助学金

2.助学贷款积极协助有贷款需求的学生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3.勤工助学学校设立勤工助学基金,用于安排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及假期参加力所能及的勤工助学活动,取得相应的报酬,解决这部份学生的学习生活困难。4.困难补助对于符合相关政策条件的考生可以申请减免学费,且学校每年设立专项资金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补助面达35%,补助标准分别为:(1)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3600元/生•年;(2)家庭经济较为困难学生2600元/生•年;(3)家庭经济一般性困难学生1600元/生•年。

2023西南林业大学学费多少一年(各专业收费标准)

西南林业大学介绍

西南林业大学地处四时花不断的春城昆明,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林业本科院校,拥有70多年林业高等教育的办学经历和30余年的独立办学历史。学校起源于1939年云南大学森林系。1958年成立昆明农林学院,1973年昆明农林学院林学系与南迁昆明的北京林学院合并办学,成立云南林业学院。1978年北京林学院迁回北京办学后,独立成立云南林学院,直属国家林业部管理。1983年更名为西南林学院,为原林业部直属的六所区域性林业高等院校之一。2000年由国家林业局直属高校调整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省为主管理”的高等学校,2010年更名为西南林业大学。
学校设有林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园林学院、机械与交通学院、材料工程学院、生态旅游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艺术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人文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等18个教学单位。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6451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30人、外国留学生40余人。现有教职工117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数为379人,其中正高职人数为107人,省级教学名师12人、省突专家2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者7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15人。
学校坚持“立足云南、依托西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的办学定位,秉承“树木树人、至真至善”的校训,致力于培养“品德、知识、技能、个性”为一体,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在推行学分制的基础上,通过实施本科教育质量工程建设,目前共获得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49项,其中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云南省精品课程19门、云南省教学团队6个、云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林学类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获批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至今已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3万余人。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高校前列,获得“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学校坚持“教学立校、科研强校、人才兴校”的办学宗旨,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具有林业工程、风景园林学、林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有一级学科硕士点1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54个,专业硕士学位点4个,11个一级学科被列入省硕士学位授权点“十二五”建设规划、2个一级学科被列为“十二五”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林学一级学科被列为省院省校教育合作咨询共建重点学科。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2个,省级挂牌重点学科5个,本科专业及方向72个。
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工作,认真贯彻执行校党委提出的“教学科研并重,科研促进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发展思路,近年来在科研平台建设、科研项目数量层次、科研奖项、科研经费总量等方面均有较大突破。先后成立了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云南生物多样性研究院、国家林业局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育重点实验室、教育部西南山地森林资源保育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实现了国家级科研平台的重大突破,科研项目的数量和层次有了较大提高。2006年至今,共新增科研项目170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1项、社会科学基金9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科学技术奖33项,科研到位经费达2.535亿元。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20万册,报刊1700多种,电子图书35.6万册,中外文数据库20余个。标本馆被国家林业局和云南省遴选为科普教育基地,拥有植物、木材、林木病理和森林昆虫等标本40余万份。据教育部2013年1月29日发布的2012年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显示:我校的林学并列全国第5位、林业工程位居全国第5位,风景园林学并列全国第6位,生物学、生态学、城乡规划学也进入排名。
学校始终以服务社会为己任,坚持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方向,发挥区域、行业和学科优势,在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森林培育、森林保护、竹藤研究、木质科学与技术、高原湿地等方面在国内有一定优势,一些领域居于国内同类研究前沿;在园林规划设计、生态旅游等领域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在蚁类、鸟类、鱼类等方面研究取得突出成绩,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受到国家林业局和云南省委、省政府多次表彰和奖励。
学校十分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学校所有本科专业均面向国外和港澳台地区招收留学生。与非洲马里共和国阿斯基亚中学共建孔子课堂,在泰国喃篷职业技术学院设立海外分院。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老挝等国以及台湾地区的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与法国、德国、波兰等国高校和研究机构联合培养研究生。近年来在学分互认的基础上,与美国、加拿大、英国、荷兰、泰国和越南等国高校开展了“2+2”、“3+1”等模式的本科生联合培养,以及各种形式的本科生、研究生短期教学实习和毕业论文实习项目。与美国瑞尔保护协会、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环境基金会、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麦克亚瑟基金会等国际组织建立了科技合作与交流关系。
学校现已建成以林学学科为主,生物环境类学科为特色,农、理、工、文、法、管、教等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设施较为完善、环境十分优美的红土高原上的绿色人才摇篮,先后荣获“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云南省文明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学校正努力向建设有特色高水平林业大学的目标迈进。

2023西南林业大学学费多少一年(各专业收费标准)

原创申明:

(一)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以教育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信息由作者上传并发布,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

相关文章

广东学历提升微信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资深老师进行交流、解答。